关键词: 全国招教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理论 | 理论内涵 | 代表人物 |
内发论 |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 孟子:性善论; 弗洛伊德:性本能; 威尔逊:基因复制; 格塞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梯实验) |
外铄论 |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 | 墨子:素丝说; 荀子:性恶论; 洛克:白板说;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 |
影响因素 | 主要内容 | |
遗传 | 作用 |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可塑性;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
环境 | 作用 |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
学校教育 | 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
独特 功能 |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 |
主观 能动性 | 表现 | 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最高表现) |
层次 | 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最高层次) | |
作用 |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
规律 | 内涵 | 举例 | 教育意义 |
顺序性 | 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如,身体: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 心理: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等 | 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欲速则不达 | 循序渐进 |
阶段性 |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 儿童教育“成人化” | 针对性教育 |
不平衡性 | 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如身高、体重两个生长高峰期; 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如神经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 狼孩 | 抓关键期 |
互补性 | 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 | 盲人听觉更加敏锐 | 长善救失 |
个别差异性 | 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 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大器晚成 | 因材施教 |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