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国招教
第十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十一章《教育途径与课外校外教育》
内涵/ 地位 | 班级 | 班集体 |
通常由教师和一群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似并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学生以及环境组成,根据学校的教育目的,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 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
阶段 | 特点 | |
说法一 | 组建阶段 | 学生初进学校,全体学生尽管在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 |
形成阶段 | 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 | |
发展阶段 | 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需外在监督,已能自我管理和教育。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 |
成熟阶段 | 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 |
说法二 | 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 集体的雏形期,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已经出现。对班主任依赖性较强,班级工作主要由班主任主持。因此,这一时期是班主任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也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经受考验的关键期 |
巩固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 班集体开始稳定发展的时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情谊与信赖,班主任指定的班干部开始发挥核心作用,班集体的特征已经比较鲜明地表现出来,并逐步稳定 | |
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 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气氛,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
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5)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 |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①领导影响力:职权影响力、个性影响力 ②领导方式:权威、民主、放任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
任务类型 | 表现 |
基本任务 | 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
重点和经常性的工作 |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首要任务/中心环节 | 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
中心任务 | 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
了解和研究学生 | 地位 | 前提和基础;首要环节 |
内容 | 个人;群体关系;学习和生活情境 | |
方法 | 观察法(最常用、最基本),书面资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法,问卷法 | |
要求 | 全面把握、真实准确把握、持续进行、一分为二等 | |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地位 | 中心环节,首要任务 |
措施 | 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基础) | |
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 ||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重要保证) | ||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 ||
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重要标志) | ||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面向的是全体学生) | 优秀生 | 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鼓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
中等生 | 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 |
后进生 | 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长善救失; 提高自我效能感;抓反复,反复抓 | |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 ||
操行评定 | 概念 | 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
步骤 | 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 |
原则 | 客观性、激励性、个性化、全面性 | |
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 ||
建立学生档案 | ||
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 ||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
组织班会活动 | ||
偶发事件的处理 |
概念 |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
功能 | 基本功能——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主要功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重要功能——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
内容 | 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班级活动管理 |
名称 | 概念 | 内涵 |
常规管理 |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 | 内容:(1)工作程序常规;(2)档案制度常规; (3)工作职责常规;(4)学习生活常规; (5)传统活动常规;(6)家长工作常规 |
平行管理 | 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 马卡连柯:“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影响学生所在的这个班级,然后通过这个集体与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
民主管理 | 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 | 班干部轮换制 |
目标管理 | 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 | 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理论核心:将传统的监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 |
概念 | 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
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 区分 | 课外校外教育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范围,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 选修课和自习课不属于课外校外教育 | ||
联系 | 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完成学校教育任务,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二者在教育过程中相互配合 | |||
意义 | (1)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 (3)发展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4)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 内容 | 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活动(主体)、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课外阅读活动、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 |
特点 |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性; (3)活动内容上的实践性; (4)学生在课外活动上的自主性; (5)活动内容上的广泛性 | 形式 | 群众性活动; 小组活动(主要形式,一般10—20人为宜); 个人活动 |
分类 | 主要内容 | 教育合力 |
家庭教育 | 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特点:内容生活化;方式情感化;方法多样化 | (1)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①互访;②建立通讯联系;③定时举行家长会;④组织家长委员会;⑤举办家长学校 (2)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3)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
社会教育 | 主要指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 |
学校教育 | 占主导地位 |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